清明節
一、傳說故事(說明性故事)  
有關清明節的由來:相傳在秦朝末年,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,大戰好幾回合後,終於取得天下。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,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,卻因為連年的戰爭,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,墓碑東倒西歪,有的斷落,有的破裂,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。
劉邦非常的難過,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,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。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,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,緊緊捏在手上,然後向上蒼禱告說:「爹娘在天有靈,現在風刮得這麼大,我將把這些小紙片,拋向空中,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,風都吹不動,就是爹娘的墳墓。」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,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,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,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,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。

劉邦高興得不得了,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,而且從此以後,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。後來民間的百姓,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,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,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。

二、相關習俗
清明節是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,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,春分後的十五天,所以不是固定在國曆四月五日,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。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,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。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,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、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,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,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。到了秦漢以後,貴族制度末落,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。
一般清明掃墓可以分成兩種儀式:

(一)掛紙

又稱「壓紙」,一般用石頭或磚塊將長方形的的黃白紙,或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紙壓在墳上,以示子孫已祭拜祖墳。

(二)培墓

是把祖墳修飾一下,並向祖先祭拜的活動。每年一度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,並加以修整,然後準備一些牲禮、酒、菜、蔬果和粿類作為供品。一般都在墳前和后土前擺放祭品,祭品有韭菜、雞蛋、魷魚、甜飯、芋、筍等。

三、相關語言教材
(一)語詞
培墓
掛紙
韭菜
魷魚
雞蛋(卵)
紅龜粿
卦墓草
糖豆(花生糖)
芋頭
米糕
(二)語句

清明的時候,家家戶戶都要去培墓。
清明培墓要準備韭菜、魷魚、紅龜粿和牲禮。
有人清明前培墓,也有人清明當天才去卦紙。
培墓前要先割墓草,再祭拜。
雞卵要剝殼,撒在墓上。
糖豆、芋頭、米糕都是祭品。
(三)歌謠:紅田嬰

紅田嬰 紅碰碰

騎牛騎馬去培墓

大兄排紅龜

二兄排牲禮

三兄燒香與點火

飼牛囝仔圍來乞墓粿

墓粿分無夠

豆干鴨卵提來湊

註:紅田嬰-紅蜻蜓

培墓-祭墓

乞墓粿-乞討祭墓的粿

四、建議教學活動
(一)清明節的詩詞教學(中年級適用)
清明 唐 杜牧

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;

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
(二)和學生探討現代墳墓問題(高年級適用)

濫葬破壞景觀與水土保持
死人佔用兩塊土地
死人與活人爭地
如何兼顧慎終追遠與土地的充分利用

五、參考資料
(一)阮昌銳(民80),台北市傳統儀禮--歲時節慶篇,台北市文獻委員會。
(二)劉還月(民79),臺灣歲時小百科(上),臺原出版社。

(三) 鄭良偉 (民79),臺灣禮俗語典。自立晚報。

六、學習活動單
節慶鄉土教學活動單
名稱:清明節 (中年級適用) 班級____姓名____

  小朋友!清明節到了!你和家人一起去掃墓嗎?請做以下記錄。

(一)掃墓的時間(  年 月 日)

(二)掃墓的地點 :

(三)和哪些人一起去掃墓:

(四)掃誰的墓:

(五)墓園的型式:

  □公墓 □私人墓園 □納骨塔

(六)墳墓內的情形

  □骨灰 □撿骨後裝甕 □新墳(屍體在裡面)

(七)準備哪些東西?(可貼照片)

 


為什麼清明節要祭祖

清明節的活動,當然不止重於形式上的墓祭、家祭,在從前是應由宗親長老,講述本家族內的源流和租先的志業,使後輩子孫能獲得充分的瞭解,表達慎終追遠的意義,加強宗族間的互動與聯繫。

清明節的相關傳說

寒食節由來:

相傳春秋時的晉文公(重耳)為晉獻公的次子,因為獻公寵驪姬,想立驪姬的孩子當太子,而殺了正宮太子(申生),接著又想殺二太子重耳,於是重耳逃亡了19年,其間有多日未進食,而隨從判之推割下了自己的大腿肉煮給重耳吃,當時的重耳心中十分感動,於是回國當上君王時重賞隨從,但唯獨介之推沒有重賞,介之推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偕同母親隱居綿山,不願再下山,晉文公知道後十分慚愧親自勸他下山,但介之推不肯所以晉文公放火燒山想逼出介之推,沒想到介之推與母親寧可被燒死也不願再出來,就這樣母子倆人活活燒死在山中,晉文公見了非常哀淒,建廟紀念介之推,並下令全國每年此日禁火冷食,後代稱「寒食節」,自唐朝開始就有在「寒食節」上墳祭拜的習俗一直延用至今。

更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用木鐸警告人民小心火燭之意,以免因為天乾物燥而發生火災或森林大火,而後演變為禁火長達一個月來徹底防患火災,因此在這個月內所吃的食物都是乾糧或冷食,所以叫做「寒食節」,而後卻發現人民吃上一個的寒食有害健康,於是又下令縮短為三天,後來又稱為「三日節」或「古清明」,寒食天當天早上必須先拜家中的祖先牌位,然後再到墳上祭祖,直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,由於漢人被胡人逼到南方而祖先的墳墓也隨之南移,漢人一直想再回北方故土,於是每年的祭祖就變得格外重要,使得為了分辦漢胡人氏,掃墓的習俗就成了大規模的集體行動,從此寒食節即演變為清明節。


清明節相關的活動

賜火:
相傳在「寒食節」這天例不舉火煮食,原為了紀念介之推被焚之意,而直到「清明」才可舉火,故清明的火稱為「新火」,且由皇帝在清明這天舉行「清明賜火」的活動。

春祭:
一般來說科祭在「重陽」,春祭則在「清明」,此風俗是為了追思祖先的傳統節日,並選在這天舉行家族宗祭儀式、並在各宗親祠社或野外墳場舉行「春祭」以告慰祖先之靈。

踏青:
相傳古時侯在清明節這天,婦女們皆穿著新鞋往郊外行走,意為「踏青」,古時侯的婦女不可隨便出遊,而清明這天由於春回大地、風光明媚,因此婦女們可趁此欣賞大自然景色,於是演變成清明節這天不僅能對祖先表達思念,並能全家出遊踏青。

插柳:
在(夢華錄)中「子推燕」一段來看,可知這個活動已盛行許久,劉克莊的詩中也有「寂寞柴門村落裡,也隨掃柳記年華」,可見不分城鄉,在清明這天連那寂寥的山村也要插上一枝青柳完成清明習俗。

節蛋:
是指在清明當天吃雞蛋的意思,如同端午節吃粽子、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要,每年這天此習俗絕不可少;而清明節蛋又分「畫蛋」、「雕蛋」,前者可吃,後者僅供欣賞。

拔河:
此活動由唐朝演變而來,唐朝中宗在清明節時命令群臣作拔河遊戲,以大麻綆兩根綁上十幾條小繩子並分別各執一端比力氣,延續之今則成為運動場上大規模的拔河比賽頗具意義。

鞦韆:
這是源於《天寶遺事》中曾說過「宮中至寒食節,競設鞦韆為樂,帝(指唐代玄宗)常呼為半仙之戲。」韋莊還有「滿街楊柳綠樹煙,畫出清明三月天,好是隔簾花樹動,女郎撩亂送鞦韆」,因此導致清明時處處玩鞦韆,也有人把清明節稱之為「鞦韆節」。

鬥雞:
古時也有在清明下注鬥雞一較輸贏的活動,不過因為和春節賭博一樣只是為了節日氣氛,平日則不宜模仿。




掃墓要帶什麼啊?

掃墓的話就是要帶:
鐮刀、鋤頭、 掃帚、三樣東西都是要清潔墳墓週圍的雜草啊垃圾啊。以維護祖先墓地的整潔!
還有牲禮 金紙五色紙和掛紙這三樣物品則是要祭祀祖先用滴。

至於禁忌的話,你如果掃墓當天有小孩子去的話, 要尿尿不能隨地尿喔, 不然會招來厄運喔 要注意喔!
雨傘也考慮吧! 因為天氣預料難測, 如果有下雨建議帶去吧! 以免淋濕了!

就這樣了! 掃墓就是一個形式, 是種民俗文化,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列我國三大節日之ㄧ ,方式建議簡單就好,如要燒紙錢(紙錢),記得燒完要把火澆息才能離開喔 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lina91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